CQMU_ResearchReport
Autor
LosMosga(Jiaqiang Wang)
Letzte Aktualisierung
vor 8 Monaten
Lizenz
Creative Commons CC BY 4.0
Abstrakt
重庆医科大学平时作业课程报告和小论文模板,欢迎使用。This template is used for class reports and essays in CQMU, welcome to use.
%!TeX program = xelatex
\documentclass{CQMUReport}
% 根据个人情况修改
\headl{左侧页眉}
\headc{中间页眉}
\headr{右侧页眉}
\lessonTitle{xx课程报告}
\reportTitle{你的题目}
\stuname{张三}
\stuid{114514}
\inst{医学信息学院}
\major{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}
\date{\today}
\begin{document}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Part 1: 封面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\cover
\thispagestyle{empty} % 首页不显示页码
\clearpage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Part 2: 摘要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\begin{abstract}
“西迁精神”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,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。 [1] [11]1955年4月,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。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,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,交大西迁历时四年,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。 [2]
2005年12月6日,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会议审议批准,交大西迁精神概括为“胸怀大局,无私奉献,弘扬传统,艰苦创业”16个字。 [3]2017年4月5日,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确定每年9月10日教师节为“交通大学西迁纪念日”。 [4]
2020年4月22日,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,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,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,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。总书记指出,“西迁精神”的核心是爱国主义,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,与党和国家、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,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。 [8]
2021年9月,西迁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。
\vspace{16em}
关键词:
\end{abstract}
\thispagestyle{empty} % 摘要页不显示页码
\clearpage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Part 3: 目录页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重置页码,并使用罗马数字
\pagenumbering{Roman}
\setcounter{page}{1}
\tableofcontents
\clearpage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Part 4: 正文内容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重置页码,并使用阿拉伯数字
\pagenumbering{arabic}
\setcounter{page}{1}
%%可选择这里也放一个标题
%\begin{center}
% \title{ \Huge \textbf{{标题}}}
%\end{center}
\newpage
\section{引言}
\begin{itemize}
\item
\item
\item
\end{itemize}
\section{模板说明}
本模板主要适用于一些课程的平时论文以及期末论文,默认页边距为2.5cm,中文宋体,英文Times New Roman,字号为12pt(小四)。
编译方式:\verb|xelatex -> bibtex -> xelatex*2|
默认模板文件由以下四部分组成:
\begin{itemize}
\item \texttt{main.tex} 主文件
\item \texttt{reference.bib} 参考文献,使用bibtex
\item \texttt{CQMUReport.sty} 文档格式控制,包括一些基础的设置,如页眉、标题、姓名等
\item \texttt{figures} 放置图片的文件夹
\end{itemize}
使用模板时,我们只需要在\texttt{main.tex} 中设置好对应的变量参数,当然也可以去\texttt{SYSUReport.sty}中修改对应的设置,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模板。
默认带有封面页以及目录页,目录部分页码和正文单独计数。
\section{一些插入功能}
\subsection{插入公式}
行内公式$v-\varepsilon+\phi=2$。
插入行间公式如\autoref{Euler}:
\begin{equation}
v-\varepsilon+\phi=2
\label{Euler}
\end{equation}
\subsection{插入图片}
CQMU校徽如\autoref{fig:CQMU}所示,注意这里使用了\verb|~\autoref{}|命令,也就是会自动生成“图”“式”等前缀,无需手动输入。
\begin{figure}[!htbp]
\centering
\includegraphics[width =.4\textwidth]{figures/cqmu_logo.pdf}
\caption{重庆医科大学}
\label{fig:SYSU}
\end{figure}
插入上面图片的代码:
\begin{verbatim}
\
\end{verbatim}
\subsection{插入文本框}
本模板定义了一个圆角灰底的文本框,使用简化命令\verb|\tbox{}|即可,如果你不喜欢,可以前往 \texttt{SYSUReport.sty}对其进行修改。
\tbox{
这是一个圆角灰底的文本框
}
\subsection{插入表格}
本模板文件如\autoref{doc}所示。
\begin{table}[!htbp]
\centering
\begin{tabular}{l|l}
\hline
文件名 & 说明 \\
\hline
\texttt{main.tex} & 主文件 \\
\texttt{reference.bib} & 参考文献 \\
\texttt{SYSUReport.sty} & 文档格式控制 \\
\texttt{figures} & 图片文件夹 \\
\hline
\end{tabular}
\caption{本模板文件组成}
\label{doc}
\end{table}
\section{定理环境}
\begin{Theorem}
\end{Theorem}
\begin{Lemma}
\end{Lemma}
\begin{Corollary}
\end{Corollary}
\begin{Proposition}
\end{Proposition}
\begin{Definition}
\end{Definition}
\begin{Example}
\end{Example}
\begin{proof}
\end{proof}
\subsection{插入参考文献}
直接使用\verb|\cite{}|即可。
例如:此处引用了文献~\cite{0Isaac}。此处引用了文献~\cite{2016The}
\par 引用过的文献会自动出现在参考文献中。
\section{写在最后}
\subsection{致谢}
本项目在\href{https://github.com/jweihe/UCAS_Latex_Template}{中国科学院大学模板}的基础上进行修改,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。
\subsection{发布地址}
\begin{itemize}
\item Github: \url{https://github.com/NorthSecond/SYSU_Latex_Template}
\item Overleaf: \url{https://www.overleaf.com/latex/templates/sysu-latex-template/dxwrhzbydxyq}
\item TexPage: \\
\url{https://www.texpage.com/template/21db014e-5065-448c-a6f2-545b983aee2d}
\end{itemize}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 Part 5: 参考文献
%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在reference.bib文件中填写参考文献,此处自动生成
\newpage
\bibliographystyle{ieeetr}
\bibliography{reference.bib}
\end{document}